近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公布结果,皇冠新体育皇冠新体育《“废+废”解“磷之困”--基于秸秆深度开发利用提高污泥蓝铁矿的回收率研究》国家级三等奖(主体赛)。前期,环境学院3支团队在“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分别斩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其中由学院教师郑如秉指导的《低“碳”水,美乡村——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农村黑臭水体净化系统》作品获“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特等奖,学院教师金洁指导的《“废+废”解“磷之困”--基于秸秆深度开发利用提高污泥蓝铁矿的回收率研究》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学院教师焦扬指导的《践行初心共建美丽乡村 生态护航点亮振兴之梦》作品获青学二十大专项赛二等奖。
《“废+废”解“磷之困”--基于秸秆深度开发利用提高污泥蓝铁矿的回收率研究》首次提出并证实了利用秸秆水热处理产生的有机酸促进污泥磷溶解,以及基于磁性秸秆生物炭提高二价铁含量的科学推断,拓展了污泥磷回收利用研究的广度。先进性和独特之处体现在:提出了将污泥与秸秆共水热处理 提高溶解态磷含量的新方法,发现了秸秆中木质素在促进磷溶解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性地引入磁性秸秆生物炭作为铁源和电子穿梭体,增强了污泥厌氧 消化过程中三价铁的还原,将蓝铁矿的含量大幅提升至72%。研究提出的基于深度开发利用秸秆促进蓝铁矿生成的污泥磷回收方法,一方面为磷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为解决秸秆和污泥等有机固废的污染问题,进而实现其高值化利用开辟了一条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途径。
指导教师金洁老师表示:“废+废”解“磷之困”基于精秆深度开发利用提高污泥蓝铁矿的回收率研究,项目针对污泥磷回收问题,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路线,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应用价值,有望推广于日常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
团队负责人李嘉炜表示:从报名参加到开始准备,历经学校初选再到北京市级挑战杯决赛,再到进入国赛。这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日臻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自己成长历程的最好见证。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紧张的展示和讨论环节。这是一个学习与成长的机会。每一次与评委和其他参赛者的交流,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我的项目,并从其他人的观点中获益良多。非常感谢金洁老师和工创中心主任杨世关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科研写作水平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我们之后参与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团队成员刘媛表示:当初参加比赛的目的是想获得一次锻炼的机会,事实也证明我们参加这次比赛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非常感谢老师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获得奖项并不是最重要的,挑战也才刚刚开始。而更大的挑战还在等待着我们。面对学术的挑战,人生的挑战,我坚信我们会全力以赴,对未来充满自信,怀揣挑战的梦想勇往直前!
环境学院深入发动,精心组织,运用媒体手段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环境学子参与到竞赛中来,激发一批又一批学生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环境学院将持续优化“励学聚能环”育人体系,进一步拓宽育人渠道,为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而不断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厚植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栋梁。
编辑:丹珍
初审:李泽卿 段越
复审:焦扬
终审:薛明磊